昨天晚上和魔都几位区块链技术研究领域的朋友一起把酒言欢,畅谈区块链的当下及未来。几位同学大多从矿工开始,对比特币深有感情。笔者当年也做过矿工,因为没有预测好电力因素,币没有挖出,倒是烧坏了服务器还有一些电器。
昨天大家共同的观点认为,挖矿不仅不环保,而且是破坏生态。不知道各位矿工朋友是否认可?
从当前区块链领域的研究者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派,一派是技术流,大多在翻译国外区块链技术的文章里,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技术派的问题是文章阅读难度较大,笔者习惯性把技术派的语言定位为“不说人话”。第二流派属于实践派,并非技术出生,可能因为在2012年2013年开始接触了比特币,参与了其投资,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之后开始研究这个领域,从加密货币研究到对于区块链的关注和研究。这个流派的同学已经在特定的应用场景创业,公司账上的钱不敢多花,对行业前景踌躇满志又小心翼翼。创业的感受是既兴奋又孤独。第三流派属于趋势派,趋势派又可以细分为两个派别,一是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行业定位,发动技术和商业应用场景的运动和尝试。比如风险投资机构凯鹏华盈(KPCG)全球第一家应用区块链来奖励为项目有重大贡献的伙伴及其合伙人,再比如德勤比较早就投入区块链在审计领域的应用,刚刚在元旦之后和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合作推出了应用场景黑马大赛,来自世界各地20几支队伍报名参赛。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软银启动了区块链技术在项目投融资领域的商业应用。在趋势派里第二类人,在商业应用场景上花更多的实践进行探索,弱化技术,更多的是洞察区块链的商业价值。笔者属于这一类人。这类人,说人话!
笔者曾经说过,2015年是区块链的理论元年,透过技术本身,理论已经越来越多的成熟,研究者之间大多可以达成共识,并经常性展开讨论和互动,并积极探讨技术的商业应用。
不过,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研究学者中也出现了一些流派,主要是在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在理论体系的见解差异。北京有些研究学者将量子力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原理和观点应用到区块链的理论研究中。上海的研究学者,不太认可这一类观点。笔者认为诸子百家争鸣是行业的利好,只要逻辑行得通,自圆其说即可。
毫无疑问,区块链的研究,需要诸多学科和行业融合的知识。这是一个当下在知识认知领域最复杂的技术之一。它贯通的是数学、物理学、哲学、计算机学、密码学、金融学、法学等诸多学科。其技术本身蕴含的价值是以上所有学科相联通的升华。区块链技术的爆发,将预示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退幕。IT的概念也随之消失,一种叫 BT(blockchain technology)的概念可能会引领未来10年的新浪潮。笔者预测, 只有基于BT谈云计算和大数据才不是空谈。区块链技术可能就是大数据领域的“无门之门”。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商业模式是价值载体,创新是根本,而智能万物网的新世界里,商业模式和创新不再重要。一切都服务于最根本的场景,一切都围绕着应用。服务不是附带的需求,因为其本身就是服务。blockchain就是服务。就是这个观点。
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思维定势,将无法适应新技术的颠覆。请记住,区块链不是互联网的产物,它是万物网的存在基因,一项肩负着“完美世界”创造使命的技术。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世界,新的信任体系完美存在于分布式的算法里。
不同的学科都可以在顿悟中找到端倪和研究的入口。这是一个实验室距离商业世界最近的研究科目。当下,也许正是其即将爆发的黎明。在每一个行业都可能会诞生一家独角兽的公司。
这家伟大的公司,会弱化商业模式的概念,而是把痛点放大,直到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进行设计并交互。笔者建议每一家区块链技术应用公司的首席战略官最好邀请从事哲学研究的同学来担任。当然,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精通算法的同学来担任,笔者认为,精于算法的公司应该担任CEO。因为算法将贯穿应用的所有环节。
网络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的区块链的投资金额在10亿美金,但是大多包括了对于比特币创业公司的投资,纯粹的区块链技术的投资金额应该不会超过1亿美金,中国市场对于纯粹区块链技术的投资金额不会超过5000万。所以投资井喷只是时间的问题。
国内的金融机构设立的区块链实验室尚处于早期。肖风大侠领导的万向区块链实验室更有全球化的视野,以更大的格局促进区块链新经济的革命,令人尊敬。笔者所领导的高戎汇资本区块链实验室,旨在聚焦于行业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商业探索。很高兴,笔者在元旦前发布的区块链在50大场景应用的预测,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支持,并且已经看到一些创业公司计划进军这些领域。
最近京沪两地的VC&PE圈的朋友频繁在朋友圈问笔者关于区块链投资事宜。各家机构摩拳擦掌,蓄势待发。没有资本的驱动,任何新的概念可能都会腹死胎中。比如2015年风靡全球的工业4.0,如今几乎也是偃旗息鼓,“浪”了一时,无法浪得一世。究其根本原因,资本不感冒。希望区块链不要发生这样的悲剧。
圈内同学关注比较多的是R3公司的动静。笔者观点,R3模式在中国走不通,根本原因:中国的金融环境不允许。所以,区块链创业,应该还是一场草根革命,不出意外可能和2013年爆发的互联网金融创业浪潮有点相似。区块链的第一应用场景应该还是发生在金融行业,最有可能的还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笔者建议如果路走的更稳健一点,建议讲区块链要少谈比特币,少谈加密货币。切记:用虚拟货币颠覆法币是伟大的初心,可是路途艰辛!就技术本身谈应用,更直接也更有力量。
至于未来公有链和私有链谁跑的更快更远,不得而知,凡事先易后难,终归没有错。大胆试错,拥抱未来,牺牲也光荣。
希望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案例发生,从各种迹象来看,2016年区块链作为行业新宠已经是势不可挡了。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平台、机构、人员参与到这伟大的革命事业中。
《区块链》这部跨世纪大片,票房多少,还无法预测,但前景一定相当乐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将上下而求索。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