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将最先应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

2016-02-03 17:20 来源:巴比特资讯 阅读:5578
三年前,大部分人可能不会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你可以在没有一分钱现金的情况下,只拿着手机生活而无任何阻碍,无论是购物、吃饭、住宿还是乘坐交通工具,扫码或网上支付已非常便捷。钱包已沦为一种装饰。

三年前,大部分人可能不会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你可以在没有一分钱现金的情况下,只拿着手机生活而无任何阻碍,无论是购物、吃饭、住宿还是乘坐交通工具,扫码或网上支付已非常便捷。钱包已沦为一种装饰。

数字货币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规格很高,周小川出席;会议并非央行内部自己闭门讨论,还邀请了花旗银行和德勤公司的数字货币研究专家。

会议的目的应该有三个,第一个目的当然是向市场表明,中国央行并不落后,并不保守,在研究数字货币及区块链技术等方面并未掉队,央行早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并持续关注和研究数字货币;第二个目的是,要向社会公布,央行已开始接受数字货币概念,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做准备,也可以说已经开始从技术和应用场景等角度研究数字货币如何落地问题;第三个目的是,讨论推出数字货币的具体架构和步骤,释放相关信息,号召更多的人士关注,并抛出几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鼓励更多的研究者参与研究和讨论。

这次会议可能很快会被市场忘却,但如果从未来撰写货币市场历史教科书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具备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中国市场货币形态变化的开端。

关于什么是数字货币,目前依然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但要满足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我认为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否则就不能叫数字货币,只能叫纸币的电子化。

首先,数字货币是一个完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货币形态,包括支付、结算、储存等,都可以在没有人工核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并保存所有无法销毁的路径信息;其次,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监管、调控等成本一定更低,应远远低于纸币市场,否则数字货币将缺乏根本的生命力;第三,数字货币自身“价格”稳定性高,定位明确(是货币而非商品),跟现有纸币系统有相应的转换规则;第四,有法定的发行程序和安全可靠的区块链技术做支撑。

数字货币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货币市场的演变和进化,跟其他市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数字货币实际上仅仅是货币形态从实物、纸质,再到数字化的一个必然趋势。现有的货币体系,以及其技术支撑和运行逻辑,已经很难满足市场对监管、效率、便捷、网络化交易等需求。

互联网技术对货币市场的“改造”比其他市场来的晚了很多年,不像对信息、社交、购物、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冲击那么及时。随着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市场的崛起,更多货币开始“脱离”传统的金融体系,自我循环,互联网技术对货币领域带来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面临更大的挑战,。

中国第三方支付以及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规模已超过10万亿,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如果用传统的监管方式和思维,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金融”抑制在一个半死不活的状态,看似达到了监管目的,但中国可能会因此失去再一次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机会。未来看,一旦放弃数字货币和新金融,实际上就是放弃了金融的效率和推动进步的创新基因。

世界上已经有这样的国家,民众不需要现金,无论豪华商场还是街边小贩,都只需刷卡就可以结账,甚至连到教堂捐善款,都可以刷卡。这个国家叫丹麦,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排名全球第六。丹麦还没有推行数字货币,但纸币在丹麦的退出,已经在宣告某一时代的结束。

数字货币最大的优势

数字货币最大的优势不是所谓的去中心化和货币自由化,这并不是数字货币的最直接的贡献。比特币很难成为大多数国家接受的数字货币,是因为其脱离现实经济的货币管理体系,对人类经济活动无法做出相关的应变。当持有货币本身就是一次赌注,货币就失去了它伟大又神奇的功能。

未来的数字货币,将是一个“多中心化”而非“去中心化”,以及“货币私有化”而非“货币自由化”的过程。多中心化的意思,是已经被证明的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包括加密、安全、透明、可控;“货币私有化”是对产权保护的升级,是激发社会更大创造力的开始。

关于货币问题,实际上跟人性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去中心化和货币自由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像美国被标榜为全球最自由的国家,但美国监狱里所关押的人员占其国家人口的比例全球也是最高的。货币市场是同样的道理,为了保证货币的自由和公平,以及更高效的运转,就很难完全去中心化。

“多中心化”的逻辑在于,真正的数字货币并不依靠单一的“中心数据”处理中心,而是利用分散的,参与交易的各类终端,形成数据链,有无数个中心参与处理,又不影响便捷性,这使得整个交易数据更加安全可靠,并可追踪。

“货币私有化”的概念在于,法定数字货币将会降低国家对货币,或者说法定数字货币的背书,数字货币参与者之间本身就是一种监督,货币的发行、使用、去向、分配等都变得更加容易辨识和公开,可有效监督和规避政府对通货膨胀的过度依赖。通过相关技术,保护数字货币的购买力,实际上就是对私有财产最有力的保护,这将激发更多创业者、投资者的积极性,科技进步的速度会更快。

推出数字货币最大的挑战

关于推出数字货币面临的法律问题、数字货币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我个人认为问题不大,实际上在更多的大城市,由于移动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无现金”生活,纸币的电子化给数字货币的推出提供了良好的实践。

真正最关键的,是处理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发行数字货币的关系,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创造出一套独立发行数字货币的技术,而对私人技术形成强大的隔绝或壁垒。比如中国推出了自己的法定数字货币,这些数字货币跟比特币等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前者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定义和交易,就得依靠各种值得信赖的规则,而不是技术本身。

美国已经明确了比特币属于大宗商品,也就是说,以后在美国,无论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影响力多大,依然要用美元去计价,这就为推出法定数字货币之后,处理法定数字货币跟私人数字货币的关系提供了方向。

另外一个挑战在于,如何在多中心化的条件下,调节数字货币的流动性,以及如何有效的实施监管。从近几年的数字货币发展情况看,由于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数字货币在提升交易活动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但同时在监控洗钱、资金跨境流动、逃税漏税等方面违法犯罪行为也屡见不鲜。

如果要达到未来的监管要求,多中心化之下的数字货币,还需要攻克两点技术,一是数字货币的锚如何基于实体经济,而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周期变化的过程中,数字货币如何利用价格工具或量化工具来调节货币的流动性,技术方面如何实现;二是交易的可逆性,以及交易数据的可追踪、可追回,且要有非常畅通的查询和公布渠道,以达到纠正和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目的,目前比特币市场加密和交易的不可逆,导致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可以终止比特币的交易,除非出于交易者的自愿。

数字货币最先可能应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

由于互联网金融基于年轻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人口越集中,互联网优势越明显。数字货币给互联网时代的“新金融”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标记和价值度量工具,监管者不再需要用“禁止”做什么的方式来防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风险问题。比如在数字货币诞生之后,每一个单位的货币、每一笔交易,都将具有数据戳和时间戳,投资者资金的投向是有明确标记的,这些资金最终去了哪里,路径清晰可见,监管效率将迅速提升。

由于数字货币的承载终端,离不开各类电子或移动设备,实现数字货币与其他支付工具的无缝衔接,是需要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作为实验依据,实际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目前已经掀起的这轮电子化支付潮,已经给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做好了足够的实验。因此,法定数字货币的试验和发行,最先可以应用的领域应该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地域上看,将可能在目前移动支付最发达的城市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二三线城市及农村。

三年前,大部分人可能不会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你可以在没有一分钱现金的情况下,只拿着手机生活而无任何阻碍,无论是购物、吃饭、住宿还是乘坐交通工具,扫码或网上支付已非常便捷。钱包已沦为一种装饰。

纸币的电子化,也将意味着数字货币实际上离我们越来越近,中国由于发展不够平衡,在农村市场现金依然有很大的需求空间,推出数字货币的争论还会持续,就算诞生数字货币,可能也是局部使用。而从全球市场来看,真正的数字货币国家,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诞生。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