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先入为主将长期称王

2016-06-13 09:58 来源:巴比特 阅读:3567
本篇向投资者传递数字货币的诞生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且建议大家认清比特币与竞争币的互补共存性,并提出了公众币、央行币与其他币种的概念,这难免给投资者一个印象,比特币也仅是一种比较好的投资选择,这,多少有点亵渎比特币的老大地位,于是,补一篇“先入为主、长期称王”,提醒投资者一定要在心底里大旗不倒,惟比特币以观数字货币业态风云。

【作者注:本文为《如何投资数字货币》编委会收录的初稿,为确保最终成书质量,特提供巴比特接受币圈好友与读者检阅,希望大家不吝赐教,提出各种批判、完善、改进、拍砖意见,发挥去中心化时代以集体智慧铸就经典的作用。】

本篇向投资者传递数字货币的诞生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且建议大家认清比特币与竞争币的互补共存性,并提出了公众币、央行币与其他币种的概念,这难 免给投资者一个印象,比特币也仅是一种比较好的投资选择,这,多少有点亵渎比特币的老大地位,于是,补一篇“先入为主、长期称王”,提醒投资者一定要在心 底里大旗不倒,惟比特币以观数字货币业态风云。

在笔者完成初稿20天后,比特币真的选择向上突破,并一举创下2014年以来的3969元新高,币圈立马沸腾起来,忙不迭地寻找比特币上涨的任何理由,岂知,一切都在预料中,不树立比特币“先入为主、长期为王”的理念,提前布局,等涨上去了再艳羡,已为时晚矣。

444

 

1、在去中心化机制下通过交易本身诞生价值的环境已经不存在

 

数字货币最大的创新就在于去中心化分布式总账本验证的无需第三方认证的信用机制。去中心化特征的本质,就是有人设计了它,但却没有人负责它的推广和 生存,存在过多的推动就必然有出于中心化利益的目的,正因为没有推广的动机和原因存在,比特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价值真空与理想纯净状态。

比特币在诞生的初期没有价值、很少有人带着价值预期目的去推广、也自然就没有人为的操纵或垄断行为、它的成长才更彰显了它自身原本的生命力—即由电 脑密码极客的爱好与交换中,向社会繁衍,并逐渐诞生了作为交换媒介的价值,最终一发不可收地成为真的具备承载公众价值储存的货币。

比特币从2009年诞生时知道的人很少交易需求是空白,一直到了一年后才出现了第一笔10000个比特币换25美元披萨优惠券的应用,在哪之前,它 就一直是任何懂得区块链技术的人通过挖矿可唾手可得的数字玩具,这种没有门槛设置的东西,是最理想的创建公正交换性的最佳状态了。

但从2010年以后因为全社会对数字货币有了价值预期,在没有更多对技术和信用成本要求的情况下,创建和发行一个新币,它的动机就有了价值私欲在其 中,贪婪、操控、预挖、设立对发起人有利的机制等等,都会影响到币种本身的公正性、分散性、普世性,信任度上永远都低于比特币。

随着数字货币概念的根植于社会,特别是比特币的价格稳定的2000多以上,市值抵达500亿,全社会的数字货币价值的预期不断抬高,再发行一枚新 币,想价格从0开始缓慢被社会接受,保持筹码分布的公正性、和不被操控的信用度就失去了条件,自信用体系再也无从树立,也就永远无法具备公众货币的功能, 由此来看,比特币先入为主的优势,永远成为它长期称王的基础。

 

2、比特币的区块链协议机制至今依然是最严密和优秀的

 

比特币诞生已有7年的历史,一直处在公众视线的焦点,总有疑问和瓶颈出现,但从来都未曾失信,它对总量恒定、去中心化的完美尊崇,通过POW工作量 证明机制的挖矿奖励维持区块链总账本记录的自我闭环体系,这一切都展现了它无比顽强的类似于有机物自我营养链的生命力,世界上,很难找到这种在开创起初, 一蹴而就的如此完美的协议机制。

正是比特币严密的协议机制,确保了无需第三方验证的自信用体系,才使得它真的具备了价值储存功能,尽管在区块链确认时间较长、处理数据容量较小、挖矿对社会资源浪费较大等方面存在诟病,但或许也正是这些价值依附,才使得它更具国际储值货币的功能?

更为关键的是,新币的发行如雨后春笋,但真正在协议机制的严密性、开创性、先进性上,突破力度很小,只有狗狗币发行总量由2100万提到1000 亿,让币价很低,确认时间较短,适应小微支付和打赏、慈善、社区文化的诞生,而与比特币形成一定的互补关系;总量不设限,挖够1000亿后每年保持50亿 的适度通胀,解决了区块链永久连续记录总账本的技术瓶颈。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币种有可比性,这就铸就了比特币不可撼动的王者地位。

笔者正是通过对比特币协议体系的几近完美推断:这么庞大的一项货币体系试验,一开始就有这么严密的预判和设定,实在无法想象一个人如何能做到?发起 人“中本聪”一定是包含精通政府职能、密码学、社会学、金融学、电脑专家的精英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团队,他们在2009年公布开始挖矿哪天之前,一定是经历 多年的测试和失败才有了比特币体系第一个版本的。最近,澳大利亚的克雷格-莱特冒充自己是中本聪,只能说是个幼稚可笑并异想天开的技术傻瓜,他太不了解比 特币自身的强大所在了。

 

3、比特币自发构建的货币发行运行机构已经是最庞大的金融帝国

 

在对比特币价值的理解上,我们总习惯打开交易平台软件,看它的K线和价格运行趋势,且基本都比较狭隘的理解它目前价格2800元,市值500多亿,这,就是它的价值了!

事实上,自从人类诞生货币体系开始,发行运营交易货币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乃至成为政府财政的最大支柱,就像人民币运行体系,必须包含纸币 印刷流通成本、整个银行运行体系、整个广义货币的拥有数量、所有的营业网点、所有的银行职员的劳动总和一样;我们若将比特币自信用体系的整体看做一个运营 和发行、交换货币的机构,那所有比特币挖矿者的硬件资产、政府和民间研究与投资、全社会战略或风险投资、参与投资运营者的劳动、所有的私人投资者和投机者 就都变成了“比特币运行机构”的资产,这是不敢想象的,早已超越数千亿,已经是一家巨无霸的金融帝国了。

撇开在交易量上作假、以中心化众筹模式骗钱的币种,公众币里的莱特币、狗狗币加上所有的小众币,它们的市值和社会资产总和,都无法和比特币的体量相 比,这就难怪,比特币每天都有数十亿的交易量,而其它币低迷的时候,仅数十万的交易,作为以国际储值货币为目标的基准货币体系,需要有竞争,但不需要太多 品种,这就更会出现抢占先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看来,比特币注定只可遥望,难以超越。

 

4、自然法则对数字货币专利权人的奖赏

 

不论比特币区块链分布式总账本验证自信用体系,是某个个人还是团队开发的,它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验证信用、用时间戳确保原有数据不可更改、激励矿 工保障持续记录总账本形成自循环系统的这项专利,都是非常划时代的创新,且已经通过7年的历史证明它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一场重大金融发明。

自然法则从来都是公平的,它呼唤全社会用一种默认的秩序保障对原始发明人的奖励,因为比特币协议体系的几近完美,大多数后来的数字货币,都是在比特 币思想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模仿和适度更改,均谈不上重大突破和创新,比特币将自己的专利影响和权威已经发挥到极致,若此,让先入为主的比特币长期称王, 也就完全是自然法则的召唤了!

 

5、比特币已经成为整个数字货币生态圈赖以存在的信用基础

 

不论是瑞波币“世界上的第一个开放的支付网络,可以转账任意一种货币,快捷方便费用低”如何理想?比特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平台和开发平 台,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在此平台上自由的进行转账、借贷、交易、发行资产和发行自己的智能货币、期货品种等”【怎么看以太坊和THE DAO都是比特股孙公司模式】?达世币实现无政府主义精神的匿名性如何理性而彻底?到了真金白银具备风险意识的投资者那里,持有比特币任何时候都相对安 心,因为它七年不衰的历史和纯正去中心化分布式总账本体系从未出现纰漏,而买入别的任何创新币、山寨币都难免忐忑不安,这一切根源就源于“信任”二字。

笔者一直思虑不通,在人类5000年文明史上,比特币第一次用“彻底的、数学的、加密的、分布式、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以去中心化方式解决信任的问 题”,将既往由中心化集体、主权国家解决的货币信用交给全世界公众的信任,这种理念已经诞生了几近完美的国际储备货币-比特币,可为什么还没有等比特币走 向成熟和普世,“去中心化”这条神圣的原则,就遭遇瑞波币、比特股、以太坊、达世币、元宝币、所有具有“中心化倾向”的创新货币的践踏?“以太系”更是反 复策划众筹圈钱特别是近期THE DAO的弥天大慌,将一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去中心化世界革命”,变成了个别中心化组织或团队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改变人类社会生存方式”“去中心化自治 组织和决策机构才是理想体系”“智能合约掌控未来世界”等嚎头洗劫全球数字货币参与者的阴谋。哎,本质上就四个字“贪婪+圈钱”,这里就不再骂了。

欣慰的是,在全球政府、金融、风投快要吹起区块链泡沫之际,比特币随着全球投资者的自发博弈和挖矿奖励减半对整个产业圈的重大影响,其价格选择向上 突破。王者归来,整个币圈终于开始滋生对所有“中心化”组织发起的一切圈钱事件的再思考,也出现一种趋势:就是将自身的开发采取侧链应用、智能合约绑定等 任何形式,尽量与比特币区块链建立联系!因为只有比特币的挖矿算力已经非主权政府力量轻易可敌、且已深深地扎根到全世界各个角落,譬如中国西南和内蒙的偏 僻的山沟沟里无数廉价小型电站已经成为比特币生态链的组成细胞,从人道的角度看,主权政府只能逐渐普惠到这些区域,但不能禁止落后地区已经获得的电价利 益,比特币的信用已经由全世界人民潜心来呵护,它已经成为整个数字货币生态圈赖以生存的基础。

 

比特币因先入为主、将长期称王的理由还有很多,限于篇幅笔者只侧重以上5点,但这,已经足够了,不是吗?在很长的时间里,在社会发展对货币体系需求没有再一次实质性转变之前,笔者坚信此观点。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