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7月10日 的北京嘉里中心可谓群贤毕至。第一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2016)在这里举行。来自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大佬就“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展开 热烈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虽然各家在未来技术发展侧重上不尽相同,而且由于各自发展路径、模式的差异而不无观点碰撞,但又似乎在普惠金融理 念上殊途同归。
第一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2016)现场
金融科技的本质不是颠覆传统 而是普惠大众 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科技,它的本质都是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央行原副行长 吴晓灵对此有深刻洞察,她说,信息技术不会颠覆金融的本质,货币的数字化或者是数字化的货币必须植根于交易和投融资的需求。百度副总裁张旭阳也阐述了对金融科技的理解,他说,“一个伟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必然是专注如一、使命必达;必须是有温度的,以科技进步来驱动金融变革,从而使金融更平等,去照顾普罗大众每一个细微的金融需求;还应该是开放的,它应该激发人的智慧,去连接人的智慧。”和张旭阳一样,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同样谈到金融科技普惠理念,他说金融科技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发展创新,提 升金融服务的效率,而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上做金融”, Fintech的兴起则将为金融行业带来“普惠、绿色和安全”的特点。 信用是金融活动的根基 区块链、人工智能建立这种根基 事实上,信用是金融活动的根基,所有金融活动的监管,包括信息披露、产品登记、资金托管,都是解决信用问题。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霍学文看来,区块链技术将成为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并将解决金融活动的信任问题。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具有安全、便捷的特性,而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也在加强在区块链方面的布局,今年6月,百度就通过收购区块链技术代表公司Circle 降低在交易支付环节的成本。张旭阳表示,除了区块链,百度还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解决金融的信任问题。他说,财富管理要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必须完成风险收益的匹配、风险的可承担,解决财富管理业务风险传递问题,实现风险隔离、风险可计量和投资者可承 受。也即“财富管理业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建立‘栅栏’”。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财富管理中的应用,有望建立这一“栅栏”,这主要表现在通过智能金融可以实现投 资者风险偏好识别、产品组合与智能投顾、风险分析和预警、去中介化提高效率、过滤噪音降低交易成本。井贤栋也谈到,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触达用户的方式,促进了金融的普及,云计算极大提升了计算的效率,降低了交易的处理成本,大数据能够帮助甄别和计量风险,使长尾用户获得更好服务,人工智能让普惠用户可以享受智能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由AI驱动Finlife。腾讯副总裁赖智明则举例说,腾讯财付通通过大数据做好风控的同时,还推进了很多征信的业务和服务,能让广大的小微企业还有个人用户更容易去获得授信和融 资,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方向。未来,如何更好地使用云计算、大数据,令其释放更大的价值,与金融机构一起携手打造新的金融应用,将至关重要。 互联网科技如何与金融机构一起构建共赢新生态 对于如何构建科技和金融的共赢生态,张旭阳建议称,需要构建统一的监管体系、法规体系,通过风险隔离、风险可计量、风险可承受,使得资产管理行业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待客业务,使得投资风险和资产风险收益能够覆盖投资成本。 井贤栋表示,应当在继续坚持原则监管和底线监管的同时,采取包容性监管和分级监管,为行业的创新发展预留空间,在防范风险的同时,更好地存进普惠金融和新经济的发展。“不要让‘互联网金融’这个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的时候,又同时让很多不规范的行为让这个名词被玷污了”, 吴晓灵强调, “尤其是大数据的应用和价值的挖掘不能以牺牲个人数据财产权为代价,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终极目标是让人类更安全、自由,保障数据主体对本人数据的占 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谁的数据谁作主。通过严格的执法和行业的自律,确保大数据在产权明晰、权利保障有效的框架下发挥更大的价值,大数据才会拥有 健康的未来。 最后,谈及金融科技的未来,张旭阳表示,互联网连接了人和人、人和情感、人和金融、人和商品、人和服务,但是这些都是存量的。通过不断的金融科技创新, “我们能够为每个知识产权去确权,使每个人的知识产权在一个产业链上不断叠加,最终使得我们的经济边界极大拓展,这是金融科技未来可以做的事情,这个空间 或者愿景也是很宏远的。而一个伟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必然是开放的,它应该激发人的智慧,去连接人的智慧。”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