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将使每一个人成为社会信用链的一个个节点

2016-07-28 09:47 来源:比特时代 阅读:4983
自2008年比特币概念诞生以来,诸多领域开始关注其底层技术——区块链。从最初的数字货币,到证券交易结算、会计审计等涉及合约审核的金融领域,再到政 府、医疗等公共领域,区块链的版图正在迅速扩张。


自2008年比特币概念诞生以来,诸多领域开始关注其底层技术——区块链。从最初的数字货币,到证券交易结算、会计审计等涉及合约审核的金融领域,再到政 府、医疗等公共领域,区块链的版图正在迅速扩张。从本质上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这种去中心化、公共自治的数据结构能在很大程度上节 约数据库的维护成本和信息传递效率,因此备受青睐。从概念到应用成果,区块链正在悄然改造金融生态。

技术起源

区块链1.0区块链的提出,是为了提高传统电子交易模式的效率。为了缓解电子交易中钱货不能即时两清的问题,传统模式引入第三方机构作为交易过 程的信用中介,使交易的发生成为了可能,因此,间接金融机构再次在电子交易时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虽然中介机构为电子交易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 成本递增、效率低下和双重消费等问题。

首先,中介机构代替交易双方收集信息,为了提防交易参与者的违约行为,中介机构往往会向交易双方备齐所有的交易材料,试图以全面的信息来促成交 易,这无疑增加了信息成本和时间成本;其次,中介机构出于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会通过向交易双方收取高昂的交易费用来覆盖其自身的成本;最后,双重消费一直 是金融机构无法解决的问题之一。2011年以来,数字签名技术作为双重消费问题的尝试性解决方案,由于其加密技术的滞后性发展,导致双重消费问题并未得到 彻底解决。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

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加密爱好者在论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提出了比特币及区块链的概念。顾名思义,区块链及比特币的诞生是为了构建一个“完全是点对点、不涉及被信任的第三方的电子现金系统”。其 中区块链技术是构建比特币数据结构与交易信息加密传输的底层技术,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高度共识和匿名安全的特性,为其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比 特币支付体系中,不需要第三方机构提供信用,记录比特币产生及交易的数据库(或者说账本)是分布式的,由各个交易节点共同记录和存储数据。为了让各方相互 信任,所有交易必须得到全网共同验证和认可,各个区块是公开透明的。对于视安全为第一要务的金融机构而言,不可篡改、匿名共识让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迅速 普及开来,其1.0时代的应有主要有集中式数字货币、支付结算、KYC和AML等。

在数字货币方面,早在2015年,厄瓜多尔政府率先推出国家版数字货币。同时,其他许多国家也在探讨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举例来说,英国央行 正委托伦敦大学学院设计一套数字货币RSCoin。荷兰央行也发表调研报告称正在开发“DNBCoin”。中国、瑞典、澳大利亚及俄罗斯正在研讨发展数字 货币的计划。

在支付结算方面,主要涵盖区块链初创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尝试与探索。典型而言,R3区块链联盟进行了跨境结算测试。Ripple的跨账本协议 已经帮助银行间实现快速结算。Circle正致力于发展C2C跨境支付平台。相比区块链初创公司而言,传统金融机构的尝试略显滞后,目前,摩根大通完成了 货币结算的测试。韩国国民银行与Coinplug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测试国际汇款。

在KYC(了解您的客户)和AML(反洗钱)方面,德勤应用区块链在了解客户(KYC)领域上颠覆了金融业现存的合规模式。简而言之,通过区块 链共享交易实体的信息,将减少大量重复性工作,也为各家机构节省大量合规成本。同时,这将为金融机构在挖掘潜在业务机会、识别风险暴露方面提供很大帮助。 日前,Chainalysis也在反洗钱领域有了创新性的进展,成功地为多家银行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异常交易行为监测与分析系统。

古往今来,金融交易始终需要货币和合约。因此,以数字货币为代表的区块链1.0时代谢幕后,金融领域全面迎来了以智能合约为代表的区块链2.0时代。

应用扩展

区块链2.0Melanie Swan在其著作《Blueprint for A New Economy》中指出,基于区块链技术可编程的特点,人们可以尝试将“智能合约”的理念加入区块链中。有了合约系统的支撑,区块链的应用范围也从单一的 货币业务扩大到涉及合约功能的四大金融业务——银行、证券、保险和资产管理业务。

在区块链2.0时代,率先觉察到商业机会的是银行机构。从R3-CEV联盟的成立到各级私有链的构建都体现了传统商业银行积极创新变革的决心。 毋庸置疑,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数字票据(以下简称票据链),是银行业在区块链上最具代表性的智能合约应用。票据链借助区块链平台的价值传递,不需要特定的 实物票据或是中心系统进行控制和验证。中介的角色将从一定程度上被多个节点构成的分中心所替代,与此同时,也降低了人为操作因素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 险。此外,基于区块链的票据SPV系统,多银行模式形成规模化效益,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投入到票据链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中,相信 不久的将来,票据链市场会再次活跃起来。

在证券业的应用领域,智能证券、代理投票、清算结算、股票发行与交易均已开发出对应的区块链平台。举例来说,Digital Asset Holdings(DAH)即将为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设计清算和结算系统,旨在允许所有的参与者,在同一个数据库中进行实时的资产交易。它能够让数字资产 在交易的对手方之间进行转移而无需任何中央机构来负责记录交易,从而达到实时交易效果。无独有偶,传统证券的发行与交易的流程手续繁杂且效率低下。区块链 技术的介入,使得金融交易市场的参与者享用平等的数据来源,让交易流程更加公开、透明、有效率。网络券商OverStock于去年夏天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 私有和公有股权交易平台T?。Nasdaq与 Chain搭建区块链股权交易平台Linq。韩国交易所(KRX)也积极投入到这一领域中来,自行开发用于场外交易的区块链交易系统。

在保险业的应用领域,KYC身份认证对于保险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寿保险与金融服务巨头公司约翰·汉考克正在进行一个KYC(了解你的客 户)试验,该试验项目运行于汉考克公司的法律部门,旨在简化公司的后台操作。在保险风险记录方面,区块链初创公司Everledger和安联法国分公司 (Allianz France)合作开发风险记录项目。Everledger协助保险公司降低核心风险,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记录系统。伦敦再保险公司作为传统保险行业尝试 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代表企业,使用区块链技术发布索赔记录系统,对索赔信息进行永久的记录,保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公司在此平台上可以准确的平分费用。

在资产管理的应用领域,区块链ABS是在互联网ABS的基础上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的资产证券化的平台。该平台以资产证券化为业务运营的核心工 具,采用领先金融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满足新一代互联网信息交互和交易流转。主要得益于区块链两大类天然属性——凭证类和交易类。区块链未来有可能成为 构建未来价值自由流通网络的基础设施。日前,Overstock、Nasdaq及国内的厦门国金等创新资管企业对区块链ABS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研 发。

此外,区块链技术融入智能合约技术,可以程序化处理复杂的衍生品交易,将清算变得更为标准化、自动化,也可以使合约的合规检查自动化,从合约成立时就将违规的可能性降为最低。区块链中各区块按时间顺序相连的特点,也方便监管层发现违规操作。

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普及,区块链的应用将扩展至整个金融圈。从交易数字货币的电子系统,到支配传统金融的银行等存款机构,再到主管证券交易 的交易所,以及会计、咨询等领域的其他金融服务机构,所有企业的业务模式、发展方向都会受到影响,区块链技术将以其去中心化、公开自治等特性帮助这些企业 提高工作效率、精简公司结构、有效控制风险,从最底层自下而上地改造整个金融领域的生态环境。

畅想未来

区块链3.0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范围的日益扩大,政府、医疗等公共领域也开始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逐渐产生对这种技术的需求。此外,未来可以依靠区块链平台,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跨界融合,从而进入以“区块链+”为特征、跨界合作的3.0时代。

“区块链+人工智能”是下一个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链状平台后,可以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此平台中。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 完成部分决策行为,加深区块链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从而加快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以商业银行为例,银行建立区块链平台后,可以应用人工智能处理客户的各 种需求。当客户提出贷款申请时,区块链平台会自动向人工智能系统提供客户的实时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再迅速做出审批。整个过程简单快速,不涉及人为因素,可 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人工成本和降低操作风险。

与此同时,“区块链+大数据”将有广泛的应用。区块链网络中将存储海量的数据,设想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区块链中,各个节点就能在得到数据的同时对 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一方面在数据存储上从源头上提高了数据质量,另一方面能加快整体交易速度。此外,在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过程中,“区块链+大数据”将提 高大数据风控的有效性,在提升数据质量的同时加快风险被识别出的速度,还能预防数据泄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尚未成熟,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循迹区块链的发展历程,其蕴含的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日渐显现。随着资金和人力的持续投入, 我们有理由相信,区块链必将缔造未来金融的新格局。进而可以大胆地预测: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成为社会信用链的一个个节点,共同实现共享金融。(瀚德金融创客 /杨望)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