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辉:区块链通过输血方法解决信任问题

2016-08-22 10:13 来源:巴比特资讯 阅读:5253
新浪财经讯 8月21日,由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当代金融家》杂志联合主办的“中国区块链产业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出席并发表演讲。

新浪财经讯 8月21日,由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当代金融家》杂志联合主办的“中国区块链产业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出席并发表演讲。

李

以下为发言全文:

李礼辉:大家早上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可行、可信、可靠,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的路径。最近区块链的技术在金融行业迅速的蹿红,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在第一份货币报告中指出,区 块链具有改变金融的潜力。作为一项问世不久新兴的技术,大多还停留在对新事物探讨的阶段,有些人认为去中心化会不会削弱宏观审慎监管?时间戳、智能合约的 技术应用有没有潜在的风险?更多人关心的是,是否能应用区块链的技术,创造一个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普惠金融的平台?这里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第一,分布式结构具备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区块链技术最初应用比特币的时候,的确是一种去中心的技术结构,现有信息技术系统都是有中心服务器实现所有 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存储。区块链则是通过构建分布式的结构体系和参与者共事的协议,形成不需要中心的,大规模的数据库系统,所有约定的参与者都参与数据的记 录和验证,再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各个节点。即使部分节点受到攻击或者损害,也不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信息更新。这种结构其实有很高的硬件需求,第 一,海量的数据存储需要更大的空间,第二,数据同步需要高速的网络。第三,各个节点的容纳能力需要达标和均衡,一旦没有产生交易链成果系统的容纳能力,那 么交易就自动进入队列排队,给体验者带来不良的体验。

因此,完全去中心化的结构,只能适用于比特币这类交易,而在金融应用的场景中,高交易量是常态,同时金融产品和服务通常是跨平台的,例如,应用区块 链技术构建数字票据,就必须解决数字票据系统与电子票据系统平台的对接问题,数字票据交换与资金清算的时时对接的问题,对于高交易量平台的金融力量场景, 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结构显然是无法适应的。

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出发,我个人认为,分布式的概念更加贴切准确。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比较发达,大型金融机构已经建成超高速、大流量、中心化 的信息技术系统,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各家金融机构共同组建分布式的联盟链,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确保交易速度,实现合规控制的目的。而且,金融的本质是 让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就一定装进法规和监管的笼子。

程序信任能够加持商业信用。比如说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或者支付平台,进行信息的验证和信任积累,区块链则是通过输血方法来解决信任问题,所有 的规则都以程序来表达,只要信任双方的程序,共可以建立互信,创造信用。区块链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可编程性的引入,使得交易双方在价值传递时可以 相应的编成脚本,形成智能和约,便于处理一些特定的交易模式,以避免无法预知的交易风险。这种本质上是更多指令汇总的列表,实现价值交换的针对性和筛选 性,以及交易对手的限制。

第二,实现价值交换中的限制性或条件性,即交易中的各项约束。

因此,基于区块链价值交换活动,都可以通过编程化的方式和各种限制条件进行控制。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支柱,体现契约精神和契约原则,以及上升 到公权力,对于建立良好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具有基础性意义。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契约原则一般是通过法律的实施、和约的履行来实现,法律是写在纸上 的规则,和约既有白纸黑字的约定,也有口头的承诺。

票据是便捷的支付结算工具,也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工具,现行票据业务存在的缺陷,主要在于难以管控,包括贸易背景造假、票据真实性、利用票据违 规、融资、套利等等,票据业务监管只能通过审核的方式来进行,缺乏全流程和审查的手段,监管的效率低、成本高。如果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数字票据,就有可 能通过可编程的和约,实现具体的限制,引入监管控制节点,由交易各方确认交易,确保机制交换。

第三,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信息的查询、验证和保护。现在社会产生的信息是海量的,几何式增长的,可以分为共享信息、专有信息、私密信息,共享信息 的价值在于真实,专有信息的价值在于归属维护它的知识产权,互联网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但往往难以证明共享信息的真伪,难以确认专有信息的 所有权,也难以保护私密信息的安全。

区块链的分布式的功能,通过构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参与者共识协议,能够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区块链时间戳功能,通过生成一定时间段的信息区块以及区 块之间的首尾相连的数据链,形成不可伪造的数据,每个参与者在进行区块时加盖时间戳,能够证明原创性和所有权归属,有利于保护信息的私密性。

第四方面,有效管控风险,才能确保新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把复杂的经济生活变得简单易 行。例如,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回款,节省时间,便捷支付。在医疗保健、互联网等等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应 用的潜在风险也开始暴露,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风险管控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5月,The DAO刚刚创造全球最大的众筹记录,集资1.5亿美元,6月17号The DAO遭遇黑客的攻击,价值6000万美元的比特币被劫持,在单个交易过程中实现了多次提取劫持了资金。7月20号以太坊通过集体决策采用硬分杈方案,将 被劫持的资金返回初始投资者的手里。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发展的起步阶段,发生这样一些风险的事件未必仅仅是坏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

第一,新技术开启新的应用,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因为高新技术必须注意防范技术垄断风险和技术性的操作风险,必须构建预防道德风险的技术防火墙,在不同场景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必须对智能合约、时间戳等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做深入的分析和权威的论证。

第二,新技术有新特征,风险的管控要适应新的结构。无法照办中心化数据库结构下的安全控制措施来应对黑客攻击等等事件,必须针对新的技术结构研发新的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

第五方面,审慎乐观的投资前景。区块链技术已经形成齐头并进的格局,今年5月份,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成立,今年6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了区块链 研究工作组。区块链的技术从比特币应用扩展到金融领域,已经形成的趋势不可逆转,但目前总体上还处在起跑阶段,参与者齐头并进,观望者还有跟进的机会,也 可能后来居上。在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方面,除了比特币以外,目前尚未有新的突破,在区块链的应用层开发方面,例如区块链上的智能和约目前取得一些进展,但是 要达到可以成熟应用的水平,我个人预计可能还需要一到三年的时间。

起跑阶段的格局意味着风险投资机会,目前侧重于初创企业,但是投资的金额不太大。2015年美国区块链跨境支付公司Circle获得高盛和IDG资本投资。我国的万向控股成立了一个5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区块链的投资前景审慎乐观,未来应该有巨大的空间。

最后我汇报一下我们研究工作组的工作,我们要尽大家之力为大家服务。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领导下的区块链研究工作组,出发点是集大家之力,为大家服 务,工作重点是围绕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技术难点,业务场景、风险管理、行业标准等开展研究,启动了四个重点研究课题,区块链基础平台的建设规划研究, 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身份识别研究,区块链技术与数字票据研究,区块链技术和监管政策研究,这些课题有的设计基础平台,有的设计金融场景的应用,我们工作组将 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推进这一项目前在中国刚刚起步、但是未来也许会改变世界的技术创新。谢谢各位!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