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过境之后:新的东南亚“矿难”

2018-05-15 16:38 阅读:5961
中小型矿工的造富神话在哪里?

国内监管寒冬下,纷纷出海的中国矿工们正在东南亚面临新的“矿难”。

据Bitcoin.com与猎云网报道,在缅甸/越南等地,即使有低廉的电力费用加持,中国矿工们仍然面临着高昂的配件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在柬埔寨挖矿所产生的维修硬件成本及停机损失,基本是在国内的三倍左右。

另外,由于东南亚国家电力的间歇供应、电网的经常性故障,造成的成本上升与效率损耗,直接影响了矿场收入。

一位中国矿工在泰国开的矿场平均每个月都要亏近9000元人民币,相比其他在东南亚的“过境”矿工们而言,他的运营亏损并不算高。

同时,中国矿工们面对着并不友好的本地矿工与本地居民,本地交易平台的地域保护机制拉长交易周期,不靠谱的个人代理交易维权无路,当地交易商、矿商同行以及居民举报的名目更是繁多:涉黄、涉毒、偷电、藏械、污染等等。

自去年9月央行叫停数字货币交易,今年1月互金整治办向各地下发文件,要求积极引导辖内企业有序退出数字货币挖矿业务,并定期报送工作进展以来,中国庞大的挖矿产业就开始逐渐向海外转移。

数字货币矿商被迫转移到其它国家——俄罗斯、冰岛、挪威和加拿大,出于对这些国家丰富的水电能源以及大型矿井的考虑,大型矿商转移至此。

据彭博社1月报道,拥有世界最大比特币矿池“蚁池”的比特大陆(Bitmain)正在新加坡建立总部,并在美国和加拿大也拥有采矿业务;第三大矿池莱比特(BTC.Top)也在加拿大开设分支;第四大矿池微比特(ViaBTC)也已经登陆冰岛和美国。

而柬埔寨、缅甸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则正在成为中小型矿场的一个替代选择。

但显然,即使在几乎0监管的东南亚国家,由于对于地域的不熟悉,以及华商在境外的自然弱势状态,都使得中小型矿场不堪来自各方的重负,而这些压力有可能引起矿工们的新一轮转移。

此外,据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数据显示,本周区块链的挖矿难度临近期末连升两级,矿工挖矿的成功概率持续走低,随着挖矿难度的进一步升级,挖矿的成本只会有增无减,大型矿商尚且有足够的风险机制与资金,中小型矿工们的下一步又往哪走呢?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