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行副行长王永利:区块链如何自我救赎?

2018-05-21 11:50 来源:新浪金融研究院 阅读:9190
曾几何时,比特币便是区块链的代名词,谈到区块链,绝大多数人联想到的都是“挖矿、造币、ICO、炒币”。这场始于2017年,以比特币为首,席卷全球的加密数字货币热潮,创造了太多“一夜暴富”的神话,令无数人为之疯狂。

曾几何时,比特币便是区块链的代名词,谈到区块链,绝大多数人联想到的都是“挖矿、造币、ICO、炒币”。这场始于2017年,以比特币为首,席卷全球的加密数字货币热潮,创造了太多“一夜暴富”的神话,令无数人为之疯狂。

  然而,随着2017年9月4日,中国政府正式叫停ICO,紧接着叫停人民币与数字货币交易,这场“群币的盛宴”戛然而止。草草收场之后,投资者们不得不与数字货币划清界限。

  现如今,在资本狂潮的推波助澜下,区块链俨然已经成为2018年的第一大风口。前脚ICO代币狂欢刚刚被监管彻底封杀,后脚“区块链将颠覆传统、深刻变革世界”的口号就响彻天际。从比特币到区块链,投资者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熟悉了新的游戏规则,如此迅速的适应能力,让人不禁心生疑问:所谓的区块链创新,真的摆脱了比特币区块链的思维和范式吗?忍痛割币的区块链,又能走多远?区块链技术,究竟是会成为打开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金钥匙,还是资本玩家手中挥舞的镰刀呢?

  本期《追问区块链》,我们请到了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听他为你讲述,区块链应该如何“自我救赎”。

王永利 原中国银行副行长

王永利 原中国银行副行长

  区块链创新仍没跳出“比特币范式”

  谈到区块链的发展,就绕不开比特币。众所周知,比特币区块链堪称区块链的鼻祖,也是此前区块链最广泛的应用场景之一。在监管封杀数字货币交易后,比特币区块链的火热程度有所下降,但是一些如“去中心、去中介、点对点、分布式、不可逆、不可篡改、可以溯源、公开透明”的概念仍被区块链创业者奉为圣典。

  对此,王永利表示:“虽然目前区块链创新很多,但绝大多数仍没有跳出比特币区块链的范式,想要彻底理解区块链,就必须准确认知比特币区块链范式的核心逻辑。”

  王永利认为,比特币区块链的设计初衷,就是打造一个全新的、点对点直接交易和清算的体系,能够摆脱传统的支付清算和相关的社会运行规制。这其中隐含的设计理念有四点:

  • 全球算力、存储力的共享。

  由世界范围内不同计算机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具有强大算力和存储力的体系,这个系统难以从外部攻破,同时能够减少计算机算力、存储力的冗余浪费。

  • 去中心化。

  通过系统开源和规则内置,使所有用户都能够免费下载、运行这一系统,将规则内置于系统,由参与运行的节点共同维护和修改,编码人一旦确定了规则,在后续如果不能得到51%以上的节点同意,便不能更改编码规则。视系统为上帝,由上帝负责执行规则,确保规则执行中的绝对公平公正。

  • 货币的非国家化。

  仿照黄金,运用哈希计算和加密技术等,通过挖矿产生系统内部的原生(链生)资产比特币,区别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其总量设定,每个阶段投放的数量完全由系统自动控制。

  • “去中介”、“去信任”的点对点式交易。

  在所有人都登录比特币区块链系统的情况下,由于每一笔比特币的取得都会得到全网确认和分布式记录,其账户体系非常保真,交易双方无需提供身份信息并得到足够权威的印证,无需知道对方是谁,即可进行点对点的交易,无需再有任何中介参与。

  由此,构建出一个去中心、去中介、绝对民主、没有人为操控和腐败,没有税收和不当费用,难以造假和篡改,能够防止外部攻击的安全稳定的完美网络世界。

  比特币区块链范式的致命痛点

  从比特币区块链范式的设计理念当中不难看出,比特币区块链体系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性质。王永利认为,正因为比特币体系过于追求完美,致力于摆脱现有世界体制机制,反而使其暴露出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痛点。

  一.比特币区块链难以真正实现“去中心化”

  比特币区块链的设计理念是建立一个所有参与者平等民主的体系,但实际上,受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影响,比特币的挖矿和获得并非人人平等。算力强大的矿池或节点,拥有的挖矿和获得比特币的机会要更大;许多人尽管也参与挖矿,消耗了资源,却不一定能够获得比特币。这使比特币更多地被少数人所占有,从而增强其对网络规则调整的话语权或影响力。

  同时,参与挖矿的计算机基本上难以发挥其他作用。

  二.比特币区块链“去信任”、“去中介”的点对点式交易其实有严格条件

  通常,比特币的拥趸者喜欢将比特币区块链称为“价值的互联网、信任的互联网、秩序的互联网”。由于比特币完全是比特币区块链系统的原生资产,其产生初始就受到严密的全网认证和分布式记录,账户公开透明难以造假或篡改记录。因此,比特币交易的确可以在不知道其持有人身份,只需确保交易账户确实拥有足够比特币的情况下进行,实现“去中心”、“去中介”的点对点转账。

  但是,这种点对点的交易模式有着非常严格的前提条件:首先,平台上运行的只能是比特币(即系统的原生资产),而不能是其它资产或价值;其次,所有交易人必须注册到同一个比特币区块链网络平台上(平台的唯一性)。如果交易双方不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注册,不同平台的规则并不统一,发生跨链交易,这种点对点交易就难以实现。

  但实际上,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要交易双方都在同一个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开立账户,利用现有的网络通讯技术,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同样可以实现点对点交易。并且,由于不存在全网广播、多层验证、分布式记账等复杂的过程,反而速度和效率远远高于比特币区块链体系

  三. 比特币区块链体系过于封闭,难以将线下价值输送到线上

  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比特币区块链实际上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现实世界的资产或价值很难输送到这一体系上运行。即使能够推送上去,如果没有一套非常严密的线下印证体系,确保所推送资产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一旦有虚假的东西推送到比特币区块链体系上,其运行体系再严密都无法逃避“以讹传讹”的结果。如果严格局限于比特币区块链体系内,基于比特币产生的规则,它甚至连用比特币发放贷款或投资应该产生的利息或红利所需的比特币都解决不了,将严重影响金融的发展和功能发挥。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比特币的价值,就要将其兑换成法定货币,并将比特币体系作为现实世界资金汇划的一个过度环节或新的中介环节,从结果来看,这不是去中介,反而增加了中介环节

  四.比特币网络交易平台只是比特币区块链的外挂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比特币区块链本身只有挖矿造币和体系内转移的功能,并没有兑换法币的功能。要想将比特币兑换成法币,就要外挂到外部的交易平台。基于这种需求出现的网络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大大方便了比特币等数字币与法定货币的兑换和转移,为比特币的价值实现和价格提升、扩大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持。

  但是,这些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并不是去中心、分布式的,反而是一个高度中心化的运行体系。尽管比特币区块链体系本身很难从外部被攻破,但是数字币交易平台被黑客攻击、盗窃比特币,或是交易平台倒闭,平台经营者“跑路”的情况却屡屡出现,其原因在于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并没有完全受到比特币区块链体系的约束和保护,迄今为止,也没有得到金融监管足够的有效监管,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这也应该成为金融监管的重点。

  五.在比特币交易平台注册的用户,并不属于比特币区块链的节点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持有比特币就是比特币区块链的成员,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持有比特币,只能证明你是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注册用户,如果不参与挖矿,你就不是比特币区块链的节点,比特币区块链节点所拥有的投票权等一系列权益也与你无关。

  六.过于强调“去中心化”,反而影响实际效率、陷入“乌托邦”思维

  大量外部计算机接入并共同运行,这是比特币区块链实现“去中心化”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加入的计算机节点越多,其“挖矿”过程需要消耗的资源就越多。并且,与法币兑换需要通过外挂交易平台进行处理,处理程序烦杂、成本很高、效率很低。例如,比特币钱包初次安装时,会消耗大量时间下载历史交易数据块,处理一笔比特币交易需要约6个连续区块的确认,往往需要数天时间。

  此外,过于追求“去中心化”的比特币区块链,反而使其陷入脱离现实、自我封闭的“乌托邦”思维。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社会组织中形成有中心、有层级,而非完全平等、民主自由,可能是长期实践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必然选择。尽管人们也不断设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按需分配的“乌托邦”式美好社会,甚至也尝试“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但却都难以成功。在当今世界仍然是以各个国家主权独立和自治为基础架构,国家之间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设想建立一个“去中心”、无政府的网络世界和超主权的世界货币,完全摆脱现实世界国家法律的约束与监管,同样是不现实的。

  七.高度模仿黄金的比特币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

  很多人认为比特币将取代法定货币,成为全新的超主权货币体系,实际上这是一种幻想。

  货币从最初的实物货币,到规制化的金属货币,再到金属本位制下的纸币(表征货币),直到脱离金属本位制下完全的信用货币,其不断演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货币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货币最重要的功能其实就是“价值尺度”,必须努力保持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否则,货币币值剧烈波动,价值尺度就会失效,货币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而要保持货币币值相对稳定,理论上就必须使一国货币总量与该国可货币化、交易化的社会财富规模相对应,因此,需要形成一个“社会物价总指数”,只要物价总指数相对稳定或保持在预期目标之内,就认为货币币值是基本稳定的。这样,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都有一个共同的中介目标,即通货膨胀率或物价总指数,而且,并不追求其绝对稳定,而是有一定调控余地,因而使货币政策成为像财政政策一样的两大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之一。同时,也使货币成为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因为一国的货币只能与该国主权和法律保护的社会财富相对应,而不可能以他国的充分做支持。也正因如此,哈耶克的“货币的非国际化”设想难以实现。

  在设计思路上,比特币高度模仿黄金,总量限定,而且挖矿越来越难,产量分阶段逐步减少,以期消除人为过多投放的可能性,并为比特币升值创造巨大想象空间。可实际上,这种设计理念本身就是一种倒退。黄金等贵金属曾经长时间作为货币,但正因为其强烈的自然属性,使其供应量难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特别是可交换社会财富的规模相适应,容易造成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特别是通货紧缩,币值剧烈波动使货币难以有效发挥价值尺度的功能,最终必然被可以进行数量调控,能够保持货币总量与可交换社会财富规模基本吻合的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所取代。

  同时,比特币没有黄金等自然物质所具有的使用价值。黄金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本身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但比特币一旦离开比特币区块链体系,就不再有任何实际价值。

  跳出思维范式

  区块链才能迎来“真正救赎”

  谈到区块链技术未来的发展,王永利认为,区块链是由多种技术集成的,而比特币只是区块链多种技术整合的一种形式。发展区块链技术,一定要注重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充分发挥区块链的积极作用。

  去中心化不一定是区块链的必要内容。区块链也可以在私有计算机集群上中心化独立运行,或者吸引一定的合格参与者加盟,形成由加盟者计算机组群共同运行的半中心化“加盟链”运行体系。如果不追求“去中心”,就不一定需要像比特币这样的激励机制,从而可以转变区块链的运行重心:从聚焦于“挖矿”产生“数字加密货币”,转变为强化对资产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交易双方身份的真实性、准确性的验证,进而将区块链融入到现实世界之中,真正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并充分满足国家法律和监管要求,避免成为非法交易、恐怖输送等的工具。

  在王永利看来,跳出比特币区块链的思维和范式,这将成为未来区块链技术“真正的救赎”。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