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简史:从CPU到“行为即挖矿”

2018-08-16 10:22 来源:共识财经 阅读:9724
我们常说:“比特币是由挖矿产生的”。这其实是个形象的比喻。 “挖矿”实质上是用计算机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数学问题,参与比特币区块的维护,从而得到比特币奖励。

我们常说:“比特币是由挖矿产生的”。这其实是个形象的比喻。 “挖矿”实质上是用计算机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数学问题,参与比特币区块的维护,从而得到比特币奖励。挖矿的过程其实就是计算机进行运算的过程,计算机的配置越高,计算的速度越快,所得到的加密货币也就越多,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这与石油、金银等资源的开采有些相似,只不过,加密货币挖矿消耗的更多是电力。

起初,中本聪一个人在电脑前默默地“挖矿”,得到了一些比特币的奖励;之后,“挖矿”的队伍越来越大,挖掘出的比特币渐渐具备了价值,成为“数字黄金”,价格飙升。 随着越来越多的“矿工”涌入,普通电脑的计算能力和速度已经无法满足挖矿需求了,于是就产生了专业矿机。 一、从CPU到专业矿机 从比特币到多币种

从2009年到现在,挖矿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CPU挖矿→GPU挖矿→专业矿机挖矿→矿池挖矿 (一)CPU挖矿: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正是用自己的电脑CPU,建立了“创始区块”,挖出第一批比特币。

(二)GPU挖矿:

2010年,CPU挖矿已收益寥寥,GPU挖矿正式登场。一个GPU相当于几十个CPU,挖矿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现在,很多矿工依旧采用GPU挖矿来挖掘以太坊。

(三)专业矿机挖矿:

2011年,随着挖矿算力和难度的提升,专业矿机进入大众视野。随着更多矿机加入挖矿,单独的矿机也很难挖到比特币了。于是,矿工将自己的矿机集中起来,形成了矿场和矿池。 我们整理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几种挖矿方式:

目前,主流矿工都是用ASIC矿机来挖矿的: 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一的蚂蚁矿机S9便属于ASIC矿机,它是由矿机制造商比特大陆研发的,使用 了16nm 制程芯片,算力可达到13.5TH/s,功耗为1350W。近日,另一家矿机及矿机芯片厂商——嘉楠耘智发布的阿瓦隆A9系列,同样属于专为“挖矿”定制的ASIC芯片。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阿瓦隆A9系列采用7nm制程芯片,算力最高可达 30TH/s ,能耗为1720W。

所谓“时势造英雄”,矿机生产厂商的确也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分到了一杯羹。根据2018 年第二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榜单,如今矿机制造商比特大陆已估值700亿元人民币,嘉楠耘智估值也达到200亿元人民币,我国矿机研发生产已位于世界前列。 二、值得吗?争议不断的“挖矿”成本

通常来讲,任何一台计算机都能成为矿机。只不过,相对于专业矿机,普通电脑的收益很低,甚至根本挖不到加密货币。而专业矿机,因搭载特制挖矿晶元,处理速度比普通电脑高几十倍或者几百倍。当然,专业矿机的能耗也是巨大的,比特币耗电量甚至可以匹敌一个小型国家。普华永道专家Alexde Vries通过计算断言:加密货币挖矿的电力能耗比肩冰岛、直追奥地利全国耗电量,甚至间接加剧全球变暖。此言一出,众人哗然。很多人就此提出了质疑,认为Vries的计算并不准确,计算机耗电量一直是被高估的。比特币矿池Slush Pool的联合创始人Jan Čapek就曾公开表示,他的公司消耗的能源远比批评者所暗示的要少得多,而且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大笔收益。

那么,挖矿成本到底是怎样的呢?

“挖矿成本”,也可称作“挖坑能耗”,主要包含:耗能成本和设备成本。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挖矿成本也是不同的,大部分挖矿依靠的是煤电。根据链塔智库的统计数据:世界范围内,韩国比特币的挖矿电力成本最高,挖出一个比特币电力成本为26,170美元;委内瑞拉成本最低,挖出1个比特币电力成本只需要531美元。

因此,挖矿中心多聚集在中国、俄罗斯、委内瑞拉、冰岛、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等土地、电力较廉价的地区。目前,全球范围内的70%算力位于中国:四川省已成为全球比特币挖矿资本最聚集的地方;内蒙古鄂尔多斯某比特币矿场是全地球最大的比特币矿场之一,年缴电费达1亿人民币。

我们以当下比特币市值情况计算:在https://btc.com/上查询比特币挖矿成本,每日利润大概是12元人民币,其余详细数据如下图:

除了购买矿机挖矿,我们还可以通过租赁矿机、购买云算力来进行挖矿。这种情况下,矿机将由矿场统一管理的,我们会定期获取包含利润在内的各种挖矿数据,不用再为电费、维护等事情而操心;当然,这需要我们支付一些托管费用,挖矿成本又增加了。按照中本聪的设定,比特币发行总量恒定为2100万,每四年减半,挖矿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单从这一点来看,稳定的收益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此外,币价还受市场、政策、新闻等多方面影响,波动幅度较大,暴涨和归零都有可能。 如今,熊市漫漫,根据Coinmarketcap最新行情显示,主流币种一片“标红”,跌幅惨重:

大量非主流小币种更已“油尽灯枯”。

为了保证主流币种的交易深度,近日OKEx发布公告,将于8月17日12点对近一百种山寨币和空气币进行隐藏交易或者直接下线。 已知被隐藏掉的币种有UBTC、EVX、WFEE、RCT、MDA、CTR、CAG、BT2、BRD、UKG、LA、QVT、WBTC、ATL、AVT等,这些币种近日交易量非常小,隐匿和下线可以让后面进场的韭菜远离空气币,拥抱价值币。 熊市里,我们还要不要挖矿?

有人说:“熊市炒币,牛市挖矿”,小安觉得这一论断有一定的道理。熊市炒币,短期获取的回报的确会大于挖矿的收益;而在牛市,挖矿的风险要小于炒币。此外,矿机,作为加密货币市场繁荣下的衍生产业,它的价格和加密货币市场行情是息息相关的。在牛市,矿机常常供不应求,矿工们花数倍高价从“黄牛”手中购买矿机屡见不鲜;况且,牛市的“挖矿热潮”带动了全网算力的暴增,挖矿难度加大,高性能矿机不断更新迭代,矿工付出的成本费用将非常高昂。 而在熊市,挖矿热情减退,一些厂商不得不降低矿机价格来收回成本。譬如,在今年三月比特币暴跌时,华强北售卖的某型号矿机降价5000元甩卖,价格由每台19000元左右降至14000元。理论虽如此,小安认为,在如今的熊市里,做出的每一个投资决策都应该慎重!毕竟,熊市的共识在于:活下去。 三、挖矿众生相:千奇百怪的“行为挖矿”

提到挖矿,我们不得不提提“看起来眩晕、听起来拗口”的POW、POS、DPOS。也就是传统挖矿模式的三种共识机制:

目前,比起上述三种挖矿模式,“交易挖矿”更加流行,同时它也是币圈比较看好的一种挖矿模式。“交易挖矿”是加密货币交易所FCoin“发扬光大”的。通俗来讲,在“交易挖矿”模式下,只要交易产生了手续费就可以挖矿得到相应数量的平台币。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矿工没有锁仓意愿,挖出的平台币会直接拿到二级市场上出手,对币价形成打压。 本月初,OKEx孵化的首家开放交易所Coinall币全的平台币CAC正式上市交易,CAC在采用“交易挖矿”模式的同时,引入“锁仓挖矿”概念,来降低矿工挖出CAC后的抛盘力度。 此外,小安还整理了几种“非主流”挖矿模式:

骑车挖矿:今年四月,ofo单车新加坡版app界面上出现了“立即骑行,获取GSE代币!”的活动广告,骑行里程和时间越长,用户在系统中“挖出”的代币数目也就越多。

分享挖矿:主要是内容平台所采用的方式,通过分享资讯获得奖励,币快报采用的便是这种方式。

任务挖矿:完成平台给出的任务获得奖励,例如在网易的“网易星球”中通过做任务获得“黑钻”奖励。

运动挖矿:一些智能穿戴产品通过运动量、运动频率来发布奖励。

拉屎挖矿:在指定马桶上拉屎将获得屎币奖励,由区块链马桶谢特Plus推出,同类型的还有刷牙挖矿,冰箱挖矿等。 看起来好像有点眼花缭乱.....

不过,当下的现实的确是有许多智能硬件贴上“区块链、挖矿”标签借机炒作、蹭一波热点,其中的许多细节是值得商榷的。 或许,下一个牛市我们会找到更多的答案吧!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