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米金融科技研究中心
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进程正在加速推进。自我国正式开展央行数字货币测试以来,美国、日本、欧洲等国一改过去对CBDC的消极态度,开始抓紧时间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与测试。7月,七国集团(G7,即美、英、德、法、日、意、加)已基本决定就央行数字货币展开合作。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CBDC的研发行列,这场事关未来货币发行主权、货币安全的竞争正愈演愈烈。基于此,我们对CBDC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全球各国CBDC进展,CBDC的主要类型、技术架构、应用场景等,并探讨了我国DC/EP的特性及可能的发展态势。
从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竞争上来看:中国、新加坡、瑞典、立陶宛等国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货币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零售型和批发型。零售型主要用于现金数字化,目前有中心化架构(中国)及分布式架构(瑞典)两种解决方案,都处于测试之中。批发型数字货币(新加坡、加拿大)主要应用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结算,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可以显着降本增效。
我国DC/EP目前正处于多场景测试中,但距离面世预计还有较长的时间。目前参与的运营机构主要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未来可能还包括头部第三方支付机构。DC/EP推测未来以央行数字钱包这一载体出现(内嵌入银行账户中或独立APP),根据用户提交的信息给予不同的钱包等级和额度控制。DC/EP支持电子支付、二维码支付、离线支付等多种方式。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DC/EP将带来以下变化:
DC/EP将加速推进支付场景创新,提升支付多样性
DC/EP有助于运营机构打破现有支付市场格局
DC/EP可能增大货币乘数,但短期内难以导致银行脱媒
DC/EP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降低跨境支付服务商降低交易成本
DC/EP可以带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促进金融资本有序流动
DC/EP可以定向流通,实现对特定群体、行业、场景的支持
在此通过32页PPT将该报告进行分享。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