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央行高官给比特币“下定义”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根”在服务实体

2021-04-20 15:20 来源:证券日报 阅读:4966
央行高官给比特币“下定义”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根”在服务实体

4月18日晚间,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首场直播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以及央行副行长李波在主题为“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的分论坛上,就当前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情况、国际化进程以及对于加密资产的态度做了诸多分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论坛上,央行副行长李波首次对比特币做出明确界定。

数字人民币将如何发展?比特币、稳定币又该如何监管?《证券日报》记者对此采访了业内多位专家。

加密资产非法币

主要作用是一种投资工具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会上,央行副行长李波首次对比特币做出明确界定。他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比特币或稳定币作为加密资产,开始成为另类投资的选项,但本身并非货币。”他认为,加密资产将来可能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或是替代性投资。

周小川表示,要区分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对于比特币这类数字资产,并非现在要下结论,但是“要提醒,要小心。在中国,任何金融创新的东西,都要说清楚它对实体经济的好处”。

4月18日,全球加密数字币市场全线暴跌,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币种的跌幅普遍超过10%。其中,比特币一度跌破5.4万美元大关,24小时内最大跌幅超过8000美元。比特币的走势也引来其他主流币种的跟风下跌,普遍跌幅超10%。

其实早在2017年9月份,央行等七部委就曾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对“虚拟货币”做出过定义。该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要确保加密资产不会引发严重的金融风险。”李波表示,中国正在研究对这些资产的监管政策,将来任何稳定币如果希望成为得到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就必须要接受像银行或准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样的严格监管。

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会长郑定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加密资产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在资产登记、证券结算、交易报告和普惠金融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加密资产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金融稳定风险。加密资产可匿名交易,这会给洗钱、逃税等带来便利;加密资产无国界之分,全球化资产流动和单一的主权国家各自监管之间存在对立,给加密资产监管带来困难。”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博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态度有差别,但都清楚地认识到这类加密数字资产的监管难度很大,在交易过程中可能与洗钱等非法活动有密切联系。加密资产的潜在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过程的不透明和大幅波动性。对于加密资产,应在交易所层面做出必要风险控制,比如投资者身份和资金来源的调查,采用对投机交易的监控技术,并配合执法部门必要时采取锁定交易和非法账户。而交易平台本身也应该按照同类金融机构进行日常监管。”

北京尚光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丁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代表的加密资产的法律定位是“虚拟商品”,既然是商品,那么与之相关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也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数字人民币

正式推出尚无时间表

周小川在论坛上介绍了数字人民币推出的背景。他称,中国央行最开始做数字货币主要是从零售角度考虑的,中国零售市场巨大,拥有14亿用户,因此开展数字货币的初衷就是为建立更方便、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支付体系,而非要做批发系统或是人民币国际化。

“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期间,我们会让数字人民币不仅能够为国内用户所用,也能够让国际来宾所用。”李波在论坛上表示。

李波表示,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还没有时间表。“在全国推广之前需将三方面工作做到位。首先是要继续做好试点工作,扩大试点项目范围。其次是要进一步打造数字人民币的基础设施,包括生态系统等。同时,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再次是要建立一套相应的法律和监管框架,监管数字人民币的使用。”

对于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的特点,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字人民币试点目前参与试点城市越来越多,进展会明显加快。试点场景越来越多元,目前的试点场景逐渐从生活消费场景转向企业应用和政府应用场景,从单一的线下转向线下和线上结合。预计未来将在跨境领域及行业监管方面推进,与本地重点产业及本地重大节日结合,而合作机构也将越来越丰富、多元、广泛。”

宜宾学院金融科技与国际结算创新团队负责人、沛益咨询首席专家陈小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将呈现多地开花、多用户试用、多时段运行、多机构合作等特点。预测未来将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的适用范围,未来除银行作为数字人民币的运营主体外,非银行支付机构、甚至一些线上线下流量较大的其他机构均有可能参与进来。

数字人民币及数字资产

必须扎根于实体经济

周小川强调,不管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资产都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素喜智研特约研究员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数字人民币可深入农村,覆盖偏远地区,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挥对我国“三农”与普惠金融的服务作用,服务实体经济。同时,数字人民币还能缓解民营企业收单压力。

除了零售经济、农村经济,苏筱芮称,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领域也大有可为。

“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不可篡改等特性,将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融合,进而提升产业链条上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能力。”苏筱芮说。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对上述说法表示认同,他进一步指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资产并不仅能当做另类资产进行投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助推器。

于佳宁认为,加密资产既有内在的经济价值,又具有可信任的权益证明属性,同时可以让资产在数字世界里高效流转。以版权为例,版权作为一种资产,容易产生权益不清、流动性较低等问题。但将版权上链形成一种加密资产后,背后的权属关系和历史交易信息就会变得清晰透明。同时,这些加密资产在链上可以进行低成本的流通交易,让原本流通性较低的资产,提高交易速度,资产的权益在链上进行验证和转移,可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安全性。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首席数字经济学家陈晓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虚拟货币存在交易的无形性与匿名性、使用范围的广泛性、注资方式的多样性、获取现金的可能性、服务的分割性、交易的快捷性与不可撤销性、交易模式的复杂性等特点,其洗钱风险相对较高。”

“我们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这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很多生产、消费和投资活动都将数字化,数字货币将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郑磊博士进一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字资产就是经济活动数字化之后产生的具有投资价值和资本属性的资产,它们必然与实体经济伴生,并为实体经济赋能。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