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世界顶级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和他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年复一年地不喜欢比特币,但是每年他们都在不得不提及和评论比特币——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度股东会上。
而且,貌似他们每年花在评价比特币这件事儿上面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虽然他们依旧是年复一年地搞不明白比特币。
这一次是在2022年4月30号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上,也就是刚刚过去的那个星期六。[1]
我看了一下巴菲特这一次所说的话。虽然他的基本观点仍然和此前无异,批评的主要落脚点仍然是比特币不是生产性资产,但是他有一些新观点,却是正确的。
理解这种正确性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比特币的本质。
我们先看一下巴菲特的原话:
“明年是涨还是跌,或者5年还是10年,我不知道。但我很确定的一件事是它不会产生任何东西。它有一种魔力,人们在很多东西上都附上了魔力。”
“如果你说……以美国所有农田 1% 的权益,向我们集团支付 250 亿美元,我今天下午会给你开一张支票。(为了)250 亿美元,我现在拥有 1% 的农田。(如果)你把全国所有公寓房的1%给我,你还想要250亿美元,我会给你开一张支票,很简单。现在,如果你告诉我你拥有世界上所有的比特币并且你以 25 美元的价格将它提供给我,我不会接受它,因为我会用它做什么?我不得不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把它卖给你。它不会做任何事情。公寓将产生租金,农场将生产粮食。”
“资产要有价值,就必须向某人交付一些东西。而且只有一种货币被接受。你可以想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发行伯克希尔硬币……但归根结底,这是钱,” 他说,手里拿着一张 20 美元的钞票。“而且世界上没有理由为什么美国政府……会让伯克希尔的钱取代他们的钱。”
应该说,巴菲特的视角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视角。他的观点也凸显了他作为一个极度合格的资本家的立场。
这个视角和立场就是:资产必须可以变成资本,也就是创造剩余价值——以利润或者利息的形式。
在刨除资产本身的升值之外,资产必须能够生出额外的钱。这样,资本家就可以无需变卖资产,而躺着吃这些生出来的额外的钱就好了。
巴菲特把这样的资产称之为生产性资产。
你想不想当资本家躺着吃利息呢?应该说没有人不想的吧?
但是生产性资产这个概念就是一个掩盖真相的高明骗术。
还原到宇宙的底层规律,有一个铁律叫做熵增定律。
任何资产都首先有其物质载体。
熵增定律说的是,一切热力学运动都只有一个指向,那就是熵的增加。
也即是说,宇宙中的任何物,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损毁其价值。
换句话说,宇宙中的一切资产,都必然是持续贬值的,直至最终烟消云散。
那么为什么会有所谓的生产性资产呢?
因为人的存在。
因为人的活动。
或者说,人的劳动。
只有人的主动活动,在熵增的悲剧中拯救了一个局部时空,产生了局部的逆熵增,制造了秩序,创造了价值。
我们把这种在局部对抗宇宙熵增铁律的人的活动称之为人的劳动。
但是,请注意,热力学定律是无法违反的。人的劳动在局部制造了熵减,其代价就是在局部之外向宇宙中排放了更大的熵增。宇宙的悲剧是无可避免的。
先不谈宇宙。
回到巴菲特。
为什么会有所谓的生产性资产?
我们就明白了,都是因为人的劳动——其他人的劳动。
巴菲特想买的全美国的农田。那背后就是美国农民的劳动。
巴菲特想买的全美国的公寓。那背后就是租客们的劳动。
巴菲特通过占有这些所谓生产性资产,躺着占有了至少一部分他之外的其他人的全部劳动果实。
这就是生产性资产的秘密。
通过把“生产性”这个定语安在“资产”的头上而不是那些真正从事生产、创造价值的劳动者们的头上,从而掩盖了巴菲特们利用占有资产占有他人劳动果实的本质。
检验:如果所有人都躺下不劳动,巴菲特们的生产性资产瞬间就不能生产了。
有一种最恶劣的道德评价说的是,富人是勤奋的,穷人是懒惰的。其实,躺着占有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不劳而获的富人才是最懒惰的,不是么?
我不是做道德评价。我只是觉得要大方的承认这一点。我觉得这世界上不分穷人富人,除了极少数工作狂,都有懒惰之心不是么?谁不想躺着赚钱的,可以留言区举个手。请你好好劳动,把钱拿来打赏,谢谢。
意识形态最厉害的地方根本就不是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而是渗透在每一个词汇的定义之中。
强势一方通过掌握词汇的定义权,就可以合理合法地掩盖自己行为和属性的真正本质。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这个定义权显然掌握在一个阶级的手中,即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通过出钱豢养着大量的经济学家、媒体人士、政策游说者等等无数的意识形态工作人员,来给其他所有人——主要是那些为他们的资产能够具有“生产性”而劳动的人——洗脑,哦,我们称之为教育,以此来捍卫自身的阶级地位千年不倒。
如果你想不劳而获,躺着赚钱,从今天起,努力成为一个资产阶级吧。
怎么成为资产阶级?当然是从积累资产开始。
于是问题就来了。资产阶级老炮儿巴菲特说了,你们TM的这些新资产阶级囤得个啥玩意儿比特币呢?那东西是个狗屁资产?
巴菲特的直觉是对的——站在他作为大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而言:比特币就是来颠覆他们这些大资产阶级的传统秩序的。
正因如此,比特币比巴菲特所举例的农田、公寓这些生产性资产都要更加公平。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买入比特币,就和其他持币者平起平坐。没有谁能够通过“生产性”无偿获得他人的比特币。任何人想换法币,只能卖出比特币。(或者他还可以选择承受额外的风险去抵押借贷)
资本的规律是大资本吞并小资本。因为越大的资本,规模效应越强,生产性越强。在分配的时候,大资本就能占据更大的便宜。
哪里有什么生产性。多出来的钱,不都是美联储印出来的么?
你和我各有1万美元的资产,巴菲特有98万美元的资产。你和我劳动,巴菲特不劳动。大家加一起创造了增量价值100美元(美联储超发100美元来匹配)。
然后这100美元怎么分配?你分得100 * 1/100 = 1美元。我分得100 * 1/100 = 1美元。巴菲特分得100 * 98/100 = 98美元。
巴菲特通过所谓的生产性资产,分走了你和我的劳动价值。
但是如果换成比特币呢?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你和我开局各有1个比特币,巴菲特有98个比特币(假设总共100个)——鬼知道为啥他开局有98个?你和我劳动,巴菲特不劳动。大家一起创造了增量价值2个比特币。
注意。巴菲特可以躺着,但是他不能不吃喝拉撒,不需要你和我的服务。这个所谓2个比特币的增量价值,其实是我们劳动的价值。你1个,我1个。巴菲特想获得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就要从他那98个比特币里掏2个出来,分别给你和我各1个。
经过一轮循环,你和我就各有2个比特币了,而巴菲特还剩96个比特币。
看到区别了吗?
长此以往,只要巴菲特敢混吃等死,他早晚会让咱俩把他所有的比特币都给赚走。
当然,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但是毕竟是越来越趋向于公平的。即:劳动的人会增长其持币量,而不劳动的人会减少其持币量。
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比特币的总量是限定的,永不超发。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中本聪给比特币设计的无人可以篡改的2100万总量上限的意义了。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巴菲特通过非常之手段,把所有的比特币都据为己有了呢?
就像他原话里说的,如果把所有的比特币打包卖给他,他觉得也就值25美元。
其实他已经很接近get到那个点了:如果比特币全部集中到他一个人手上,比特币就将变得一文不值。
因为比特币什么都不是。它只是一个货币符号而已。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极其广泛的分散在很多很多人的手上。越兼并、越集中,价值越低。
如果真的全部被巴菲特集中,我想25美元都未必值,应该是归零才对。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王朝的周期律有一个推动力,就是土地。具体的说,就是土地兼并。
当一个新王朝建立,平均地权,人民休生养息,社会繁荣起来。
随着经济发展,土地作为一种生产性资产开始沿着必然的资本集中的规律向少数人手里集中。最终到达一个临界点,爆发农民革命。
在农业时代,那就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推动着王朝的兴衰更替。
地主囤地而不种地,并通过占有土地而占有农民的劳动果实。
资本家显然比地主厉害,他们发明了更多的像土地一样具有“生产性”的资产。很多都是钢铁、水泥制造的,那就是大工业、大机器。
进入信息社会之后,更加非物理性的大数据被发明了出来,也成为了生产性资产。这是新的石油。这是新的印钞机。这是互联网公司暴利的秘密。
实业企业家垄断工业生产资料,互联网公司垄断大数据,和当年地主阶级垄断土地,形不同而神似。
经济的基本规律不因载体和形式变化而发生变化。
Peter Thiel在《从0到1》中写的很明白:想赚取暴利吗?垄断吧。
看明白了这些底层问题之后,我们会发现,巴菲特为啥这么讨厌比特币的原因。
他该恨比特币。
因为比特币骨子里天然具有反垄断、反兼并的特性。
兼并、垄断的土地仍然是土地。兼并、垄断的机器仍然是机器。兼并、垄断的大数据仍然是大数据。而且,规模越大反而生产能力越强了。
可是,兼并、垄断的比特币就不是比特币了。价值归零了。
巴菲特想的太美了。他居然说“我不得不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把它卖给你。”
想的太美了。
我想如果巴菲特或者什么人真的把比特币都弄到自己手里去了,其他人的选择才不会是花更高的价格给买回来呢。
我们完全可以直接起一套新代码,复制一套账本数据,把新的这套代码叫做比特币。
巴菲特手里兼并、垄断的比特币,瞬间变成单机币、人单玩儿。
没人和他玩儿了。
不能兼并、垄断土地,还有什么地主阶级?不能兼并、垄断机器,还有什么企业家?不能兼并、垄断大数据,还有什么互联网的暴利?
不能兼并、垄断资产,还有什么资本家?
比特币这是直捣黄龙,要掘了巴菲特们的根啊。
你说,他能不恨比特币么?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