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比特币(BTC)重新站回3万刀。这已经是3万刀这个位置附近横盘的第12天。
八字诀讲的坚持定投,要不要在乎是在28k还是30k抑或是32k加仓呢?其实2k的差别也就是百分之7左右的成本区别而已。
真正在乎成本的大差异,那就要在年这种级别的周期上寻找和等待那个“满街鲜血淋漓”的时刻。
在这种时刻,即使是最坚定的定投者内心都在抗拒继续坚持定投,即使是最勇敢的逢跌加仓者都已经打光子弹无力继续逢跌加仓,此时,就是需要绝地反击的时刻。
这是适度借用场外备用金援助的时刻。
在2021年8月21日文章《从投资小白到财务自由》中写到,比特币投资比例最好控制在现金流的10-20%(小白),最高不超过50%。这意味着,你会在场外留下多至90%、少至50%的现金。刨除你的日用开支消费和其他投资,剩下的就可以作为备用金。
这个备用金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救急,比如忽然遭遇生活变故继续用钱,二是救场,比如你的比特币下跌到了需要绝地反击的时刻。唯一希望的是,这两种情况不会同时遭遇。虽然,我们古老的智慧告诉我们,“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要对宇宙运行充满敬畏,要对生活平淡无奇感到幸福。
当你生活的运气足够好,你就会攒下一些备用金用于救场。
在过去几年中,我有三次借用场外备用金支援场内加仓的经历。
第一次是2019年2月份。彼时经过2018年一整年的下跌阶段定投,加仓仓位回撤近-50%。
2018年12月份,随着BSV再度从BCH硬分叉,比特币一度暴跌至近3000刀。当时很多人已经唱空到2013年的“前高”1000刀去了。
转年到了2019年2月份,比特币稍显回暖,大概是在3500-4000刀这个区间左右横盘。
现在回看,整个“凹陷区”从2018年11月起,到2019年4月止,历时大概4个月。
我从自己手里借入备用金加仓的2月份大概是在这个凹陷区的偏右1/3处。
当时我的财务状况其实很不好。场外现金流遭遇了较大的困难,且这个困难是否能够在短期内解决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正好手上还有那么一点儿钱。于是就把最后一笔“大钱”——大约相当于整个2018年全年投入资金量——全部投了进去。
这笔钱至今我还没有偿还给自己。
第二次是2020年3月份。当时市场遭遇“312”暴跌,我从2018-2020的仓位收益一度回撤到零。
就在312暴跌以及随后几天市场修复的过程中,我动用了一些备用金通过OTC加仓。
不过我并没有能够买到4000刀以下的价格,因为在最低点附近的时候,由于交易过于激烈,以至于交易所宕机无法操作,甚至索性直接关闭了OTC。
直到市场稍微稳定下来才能进场。几次加仓在5000-7000刀这个区间内。加仓资金量约是第一次的一半。
这次随着市场的暴跌,让很多事情的前途突然变得黯然起来。场外的情况也陡然变得严峻,加上疫情的前景并不明朗,令人瞬间感到吃饭保命将要变成头号问题。
这让我们看到,场内和场外的同频,而不是对冲,往往会限制我们动用备用金的能力。
这笔钱我也没有偿还自己。
第三次是2021年5月底。很多去年听闻牛市已来刚刚进场的朋友应该对去年的“512”记忆犹新,我虽然早早划定了5万刀止投,但是回撤到3万刀仍然让我的部分高位仓位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这一次的“凹陷区”大概是从5月底到7月底,持续了2个月。我在开头1/3处就借入了备用金,用于后续加仓。这次的资金量比较大一点儿(牛市总是让人自我感觉财务状况良好),大概是第一次的150%左右——不过相对于比特币价格而言,这个资金量只能换回1/6的比特币了。
但是这次和第一次不同,我没有一次性把备用金加完,而是拆分多份,分批投出。
由于中间还混合着正常的定投预算,所以不好统计究竟这批备用金的平均加仓成本几何。不过,加来加去就到了8月份反弹,9月份回踩、10月份冲高,所以平均加仓区间估计在3万刀至4万刀甚至4.5万刀这个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这笔钱按照目前3万刀的价格测算的话,应该是浮亏的。
不过,我前几个月在场内结余了一些盈利,拿了一部分偿还这笔备用金。目前已经偿还了大约1/3。
记得曾经看到一个巨鲸,大概也是在2018年底、2020年“312”以及2021年“519”这三个时间点精准出击,大举加仓。和我不同的是,它在其他时间都是保持静默。而我是在其他时间保持八字诀,在这三个时间点借入备用金支援。
当然巨鲸的出手比我干净利落,不像我分批加仓、拖泥带水,所以它的买点比我要好很多。
但是,其实我想说的是,把握这种时间点看起来很cool,但是可能并不会比单纯保持八字诀,甚至单纯只做坚持定投来的更好,至少不会好太多。
第一就是时机并不容易把握。
况且,看看2020年“312”到2021年“519”中间这一段,到底是等待到“519”一次性加更好,还是在上升段不断地定投更好呢?
第二就是时机到了可能场外的财务状况也恶化了,并不能从容地拆借备用金,心理上也未必敢于出手了。
一梭哈就套牢,一分批就上涨抬高成本,无解。
第三就是场外财务状况往往是越来越好,所以整体上大资金还是投到上涨后的价格上,这是宏观周期上的场内场外同频。
如何学会对冲这样的同频,也许是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艺术。
择时择时,择来择去,也未必能占到市场的什么便宜。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