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聚众参与区块链的猜想

2015-12-16 09:5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阅读:3569
“不要过度炒作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目前看来已经有些迟了。每个人都在谈论区块链。我们必须在未来的12个月内向全世界展现我们的工作,否则别人都会认为我们是一群纸上谈兵的团队。”

“不要过度炒作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目前看来已经有些迟了。每个人都在谈论区块链。我们必须在未来的12个月内向全世界展现我们的工作,否则别人都会认为我们是一群纸上谈兵的团队。”这是R3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面对舆论热议和空白的业绩时发表的一番言论。R3 CEV公司目前承担着全球三十家知名银行组成的区块链项目,其研发的负责人表示,“一个在伦敦的开发团队目前正在编写一个开源、通用的‘共享账本’,将会让银行大幅度减少协调成本。”

之前笔者在《比特币后,区块链是个什么鬼?!》中谈到了神秘的R3公司网站更像是个报道集锦,公司业务信息非常有限。15日R3的发言也从侧面证明外界质疑一直存在。笔者想借此谈谈R3正在研究的区块链比较有潜力的应用——清算支付。

小额支付能火吗?

比特币作为是区块链目前最大的应用案例。目前美国比特币公司Coinbase在全球各国建立合规的交易所,试图建立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并利用比特币流动性积极开拓小额的支付应用场景。

不久前,Coinbase刚刚发行了首张可在美国使用的比特币借记卡,它可以让你在任何商户使用比特币——在线或者离线——就像使用任何普通Visa卡一样。

不过笔者对此持保留态度,比特币价格波动巨大,实在很难发挥货币价值尺度的功能,而且今年9月美国大宗商品监管机构把比特币定义为大宗商品,至今不承认其货币定位。因为你很难忍受今天你的比特币借记卡里钱能买一个房,过几天就只能买个车了。

但是如果换个思路,区块链上跑的不是比特币,而是合法货币会怎样。若干银行搞一个联盟建立私链,通过区块链技术彼此转账,撇开其他中间机构和系统,货币只是作为某种链上的数字资产被登记、转让,从而不受比特币每秒7笔交易的限制,加上电子钱包和非接技术,从而实现低成本清算支付。这个看似点亮了区块链的支付应用之路。

跨境支付难在哪里?

现阶段商业贸易交易清算支付都要借助于银行。这种传统的通过中介进行交易的方式要经过开户行、央行、境外银行(代理行或本行境外分支机构),这些中每一机构都有自己的账务系统,彼此之间需要建立代理关系,需要有授信额度;每笔交易需要在本银行记录,还要与交易对手进行清算和对账等,导致速度慢,成本高。

与传统支付体系相比,区块链做支付是双方之间直接进行,不涉及中间机构,即使部分网络瘫痪也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成本低廉。

如,Ripple创建的基于区块链的通用分布式银行间金融交易协议,为用户提供跨境、任意币种实时支付清算服务。2014年,德国Fidor银行宣布成为首家接入Ripple协议的银行,开始采用这一创新型底层协议,进行即时、免费的汇兑业务。顺便八卦一句,Fidor原本就是很具互联网精神的银行,其账户可以存储比特币。它还曾经在Facebook上推出“点赞获得存贷款利息优惠”活动。但是像Fidor这样的时髦银行不多,Ripple在全球推广进展缓慢,目前参与者不多,2014年强调要推广中国市场,但显然并不顺畅。

看似降低成本的安全方便的区块链跨境支付落地难在哪里?区块链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同时区块链技术对于央行成为一个“假设挑战”,因为它削弱了对中央银行的需求。这种技术的性质意味着它并不容易能够融入到现有的监管框架内,数字货币的无国界特性也对于监管提出挑战。

除了Ripple外,还有多家基于比特币区块链基础的跨境支付公司。他们与Ripple不同,基于比特币兑换开展跨境支付服务,这让他们在政策风险和技术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还面临比特币交易规模和币值大幅度波动的市场风险。同时,基于比特币的跨境支付系统,虽然支付貌似便宜了,但是别忘了,公司投入在矿机、挖矿算力等基础设施和防范黑客攻击上的钱也不少。

  一个炫酷的技术有可能成为金融基础设施变革的催化剂,各国央行对区块链的密切关注也显示了这一点。但是新概念新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取决于多种因素,尤其是涉及到金融监管,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经常被引用的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又称技术炒作图,用来研究技术的商业可行性),说明技术应用不像概念热炒那样简单。技术的成熟过程是一个方面,全球金融监管和国际政治角力是另外一个方面。密切关注进展的同时,商业性投入宜谨慎渐进。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