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拯救“中国大妈” 比特币就是只“灰犀牛”

2017-09-28 10:56 来源:华夏时报 阅读:4713
比特币现在已经成为虚拟货币的代名词,而围绕比特币的货币战争也正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央行拯救“中国大妈” 比特币就是只“灰犀牛”

水皮

不见棺材不掉泪。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特币现在已经成为虚拟货币的代名词,而围绕比特币的货币战争也正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很难想象卷入这个战争的投资者是如此的疯狂。在中国央行联合国家7个部委叫停ICO之后,比特币曾经出现过比较大的跌幅,曾经到过3万人民币左右的比特币一度回落到过25000元左右,但是随后就是迅速的反弹,价格重回叫停之前的29000元左右,直到最新的传闻几乎尘埃落定,即9月底国家会全面停止比特币交易,之所以叫几乎,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正式的文件,市场上也是口口相传。不过,从趋势来看,如果不走这一步,那么,比特币的投机热潮不但降不了温,反而有可能火上浇油,因为凡事皆有利弊,叫停ICO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ICO作了一次社会普及,而中国的国情则是,一旦中国大妈入场,那法不责众的心理和羊群效应就会被放大,出现监管者始料未及的走势,从这个角度讲,斩草除根,取消比特币交易就是釜底抽薪。

比特币会跌到哪里去?

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这个号称由日本人,或者确切讲字面上像日本人的中本聪发明的网上记账游戏,绝大多数的参与者都在中国,从数字上看,占比高达70%,而挖矿几乎是个骨灰级游戏玩家的专利,当然也有不少所谓的专业矿机开发商在工业化开采,而这些投资者也几乎都在中国境内,更多的卷入者则是纯粹的炒家。2015年,中国政府首次发声表明对比特币的态度,不承认所谓货币特征,只认定为某种资产,比特币曾经从7000元左右暴跌到1000多元,之后逐级上扬,暴涨30倍左右,在这个过程中ICO成了推波助澜的主要形态。

所谓ICO,即首次代币募集,ICO和IPO表面上看只差一个字,实际上本质上也是基本没区别,当然发行者会竭力解释不同,拼命摆脱证券发行的嫌疑。IPO发行的是股票,汇集的是人民币,ICO发行的是代币,汇集的是比特币,但是一般民众的比特币从何而来?所以比特币的背后依然是法币即人民币,不管是ICO还是IPO,都是面向不确定对象发行,如果仅仅只是私募,那么影响也不会那么大,当然泡沫也就不会那么大,财富效应也不会那么大,社会危害就相对可控,如果要说区别,那就是IPO有监管,有发审,有披露,而ICO则什么都没有,李笑来可以凭一纸计划书瞬间募集1.8亿美元,估值可达50亿美元,号称绝对的“50亿美元空气”,这种行为不是非法金融行为又是什么?典型的非法集资,管理层不雷霆出击就是失职。

比特币是不是当年的郁金香?

不知道。

但是,我们知道,中本聪到现在都没有人知道是人是鬼,又在何方。说到底,比特币只不过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种运用,不过成为现象级产品,就是一种游戏码,当然是可以交易的游戏码,有交易会有价格,有价格就有人投机,这跟集邮集币没任何区别,但是也就仅此而已。

比特币之所以在中国能如此爆炒,一方面跟中国人的习性有关,一方面跟现在的流动性过剩有关,资金“脱虚向实”不是说说就能立竿见影的。过去十年,中国金融过度发达,网络金融包括移动支付早已实现对欧美各国的弯道超车,“钱生钱”的游戏让人欲罢不能,这是目前国内金融业风控的根本所在,比特币一定程度上就是只看得见的“灰犀牛”。

让比特币回归游戏本质,成为爱好者的资产,摆脱金融属性,淡化证券色彩,符合方方面面的利益,这一次,央行值得大家点赞。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