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黄金锋芒毕露,传统黄金稳如泰山,互补才是王道。
我在一次区块链峰会上,遇到了一位传统金融机构的基金经理。他坦言:“过去我们视比特币为投机玩具,如今却不得不将其纳入资产配置模型。”这番转变背后,是比特币十余年来的野蛮生长与逐渐制度化。
与此同时,全球央行却在过去14年里持续增持黄金,仅2023年前11个月,金价累计涨幅就达28%,有望创下十余年最大年度涨幅。
黄金与比特币,这两个看似平行世界的资产,正共同成为全球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
比特币自诞生之初就被冠以“数字黄金”的称号,两者确实存在相似之处。最核心的共通点是稀缺性。黄金依靠天然稀缺性与高开采成本支撑价值,而比特币通过2100万枚的总量上限和约四年一次的“减半”机制维持稀缺性。
这种稀缺性基础使两者在宏观层面上时常呈现同向波动。市场研究表明,当风险资产下跌时,黄金通常呈现负相关,而比特币则与风险资产保持正相关。这一差异揭示了它们本质上的不同属性。
2023年的市场表现提供了完美例证:3月美国银行危机期间,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上涨,比特币却因“去中心化”叙事同样获得资金流入;而当通胀见顶、加息放缓时,两者又共同反弹。
这种“条件互补”关系使得黄金和比特币在投资组合中能够扮演不同角色。黄金更像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平时稳重,乱世中更显价值;比特币则如同天赋异禀的新星,波动巨大但潜力无限。
波动性是比特币与黄金最显著的区别。数据显示,黄金的日均波幅约为1.14%,而比特币的日均波幅高达3.88%,是黄金的3.4倍。这种波动性差异在极端市场中更为明显。
2020年3月全球市场因疫情恐慌下跌时,比特币从高点暴跌超40%,当月收跌25%。而同期的黄金仅短暂下跌8%,便迅速反弹至下跌前水平,随后因避险需求持续上升。
这种差异源于两者完全不同的市场结构和投资者基础。
黄金市场已有成熟体系,央行、机构和个体投资者共同参与,每日交易量约2500亿美元。而比特币市场尽管增长迅速,但每日交易量远低于黄金,且投资者结构以风险偏好型为主。
监管态度也是重要因素。黄金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严格监管且被广泛认可,而比特币的监管环境仍在演变中,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政策差异导致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对于理性投资者而言,黄金和比特币并非二选一的关系,而是如何合理配置的问题。
研究表明,在投资组合中配置1%至5%的比特币,可以提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但这主要源于比特币价格的大幅上涨,而非波动性的降低。若要平衡波动风险,黄金则显得更为可靠。
黄金在投资组合中主要提供稳定性。当股市大幅下跌时,黄金往往与股票呈负相关关系,从而对冲投资组合风险。而比特币由于与科技股等风险资产相关性较高,在这一功能上不如黄金。
配置比例取决于投资者风险偏好:
保守型投资者:黄金配置比例可适当提高,比特币保持较低比例或不配置
平衡型投资者:黄金与比特币保持均衡配置,如各占3%-5%
进取型投资者:可提高比特币配置比例,以黄金作为风险对冲
这种差异化配置使得黄金和比特币在投资组合中形成互补,而非简单竞争。一位资深另类投资专家指出:“黄金和比特币不是替代品。两者相关性很低,大部分时间在-0.5到0.5之间波动。”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扩大,比特币的制度化进程正在加速。新加坡星展银行、纽约梅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已开始提供比特币相关服务。2024年初美国比特币现货ETF的批准,更是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配置渠道。
比特币要真正与黄金抗衡,仍需克服诸多挑战。世界黄金协会北美市场高级策略师康乔指出:“黄金具备使用案例,它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的央行储备,而比特币除了投机性投资外,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用例。”
黄金也在不断进化。各国央行正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黄金市场的应用,跟踪供应链中的黄金来源,提高交易后结算效率。这种“数字黄金”与“传统黄金”的融合发展趋势,可能为投资者提供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未来可能出现的情景是:黄金继续作为稳定器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作用,而比特币则作为一种新兴高风险高回报资产,逐渐被更多机构投资者所接受。两者在货币体系变革中各司其职,共同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不仅华尔街巨头开始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全球央行也在过去14年里持续增持黄金,其中以中国、波兰、土耳其、菲律宾和印度央行为代表。高盛、美银和摩根大通的分析师仍看好2025年金价走势。
投资者不应将黄金和比特币视为竞争对手,而应看作对抗不同风险的工具。明智的策略是根据市场环境动态调整两者比例,在把握比特币增长潜力的同时,利用黄金降低整体组合波动。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